close

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希臘文,原本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原先屬於哲學的範疇,是一門研究人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後來發展成既是理論學科(理論心理學),也是應用學科(應用心理學),粗淺的說法是:心理學研究人類及動物心理現象、精神功能與行為的科學。

心理學是門複雜的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與人際關係等眾多領域,並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產生關聯,如家庭、教育、健康等。加上生理作用會影響個體心智,所以它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也有關。心理學者儘可能按照當時所知的科學方法,以實驗研究或間接觀察等方法、研究及思考人的行為與心理歷程,像是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像和言語等,並運用需要與動機、能力、氣質、性格和自我意識,來分辨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像是不同的人格與個性,從而得出某種規律以適用人類,繼而運用這樣的規律,預測人類的行為,進而促使人類的生活更美好。

人類的生存環境與基因環境差異太大,因此變數太多,以至於人類的研究往往難以控制重要的變異量。考量人道因素,心理學常運用動物實驗來輔助人類心理學的研究,像是知覺、感情、學習、記憶等等。實驗室裡是可以得到最為近似的結果。當然,不可能把動物實驗的結果完全套用在人類身上;相對的,也不可能將人類的思維理論全然套用在動物身上。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人類動機的理論”(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馬斯洛的理論把需求分成五個類別: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等。這些需求是按重要性與層次性的次序排列,從基本的(食物和居住)到複雜的(自我實現)。當人類的某一級需求得到最低限度的滿足後,才會追求高一級需求,如此逐級上升,追求需求的滿足,也就成為人類推動繼續努力的內在動力。

生理需求,馬斯洛在書中提到,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其中包括飢、渴、衣、住、行等方面的要求。如果這些需求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存就發生問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生理需求是推動人類行動的最強大動力。馬斯洛認為,當基本需求滿足到維持生存必需的程度後,其他需求就會成為新的激勵因素,這樣,已經相對滿足的需求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

近代,除了怪醫杜洛德外,應該沒人能夠真正懂得賽鴿心理吧?我們鴿友只能依照賽鴿的行為、反應與結果,然後依據人類心理學的研究去推斷賽鴿的心理。簡單推論賽鴿生理需求有:饑餓需求、地域需求與性慾需求。賽鴿的饑餓需求,也就是鴿友都知道鳥為食亡的道理。有賽鴿運動以來,許多鴿友都以賽鴿的飢餓感作為一種訓練手段。有的鴿友相信賽鴿唯有能夠忍受近似殘酷的飢餓訓練後,才能培養其勇敢且頑強的意志力。然而,持反對立場的鴿友,則對飢餓訓練有不同體悟,他們認為殘酷的飢餓訓練手段,除了會餓壞賽鴿身體外,更讓賽鴿必須去承受不必要的迷失風險。

因為立足點與思維的不同,沒有那一種想法是全然的對,亦或是全然的錯,執行的結果都只能從最後結果來斷定。我們鴿友為達到讓賽鴿快速且即時歸返的目的,運用這理論在賽鴿運動上,即是以調節賽鴿生理需求滿足與否,做為執行的手段。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定要對賽鴿生理需求的理論與運用有一定瞭解,否則錯都是限料的錯,這對鴿友檢討自己的錯誤是一點都沒幫助的。

饑餓

對動物來說,饑餓是一種強大的動機,是因為體內缺乏食物或營養所引起的—種生理不平衡狀態。動物饑餓時,個體內在會產生緊張壓力,外表則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緊張與不安,情況嚴重則造成身體的折磨與痛苦。引起饑餓的基本原因,是因為體內缺乏食物或營養。此外,即使在沒有生理需要,有些外在刺激,如食物的氣味或視覺刺激,也可能引起饑餓感。

飢餓過程的早期,身體會產生強烈飢餓感與進食慾望,這是因為胃腸排空後周期性蠕動收縮和體液成分改變的刺激所引起的。當飢餓過程加大,身體的生理保護作用會非常明顯,這時飢餓感反而受到抑制而顯著減輕。身體為供給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臟等重要器官的營養需求。會經由肝糖原、血糖、胰島素、胰升糖素等的交互作用加強分解代謝,促進糖異生作用(gluconenogenesis):由簡單的非糖前體轉變為糖的過程,這是為了保證葡萄糖的供給。常備能量耗盡,最後會加強肌肉等次要部分的分解,當賽鴿身體代謝達到這樣的地步時,即使賽鴿安全歸返,因為肌肉蛋白質已經被分解,賽鴿身體要恢復到原先參賽狀態,得要經過一段不短的時日,有時會要長達一年。

賽鴿飢餓訓練的基本做法:

鴿友平日做飢餓訓練的方式有兩種:

  • 一天餵食一餐,如果餵食量為40公克;賽鴿嗉囊的消化能力,大概是一小時2公克左右,則賽鴿一日裡會有至少四小時處於嗉曩內無食物的狀態,餵食量越少饑餓的時間越長。有鴿友是在賽鴿餵飽後放飛舍操,因為相信飽食後的情緒與滿足感受,能夠激發賽鴿長時間舍飛的激情,賽鴿不只樂於出圈飛行,飛行的時間也跟著拉長,加上賽鴿是餵飽後放飛,身體多背負飼料重量,也可以增加賽鴿的耐力。理想狀況下的想法很是不錯,只是當賽鴿有倦飛因素出現時,如發情,吃飽飽賽鴿養成不入舍的壞習慣快到嚇人,得特別注意。
  • 一天餵食兩餐,第一餐餵食量必須要計算到第二餐餵食的時間,譬如說,早上放飛賽鴿出舍舍操,收鴿時間是09:00AM,下午放飛時間是15:00PM,中間間隔6小時,早上收鴿後每羽賽鴿的餵食飼料量為6小時X 2克=12克。晚上的收鴿後的餵食量,需做飼料控制時,則依每小時2公克的量計算,做撐歸操作時,則放量讓賽鴿吃到飽,飼料量則控制到早上舍操結束後可以消化完畢的量即可。

模擬比賽交鴿情境做饑餓訓練:

海翔比賽,一般是星期六早上交鴿上車,運送到船上後出海,星期日早上船在海上預定點放飛(花蓮地區因為地域關係,星期五晚上交鴿)。這中間有一日無餵食的狀況,然後賽鴿必須要越海登陸接著返舍。自己訓練的簡單做法,星期六早上捉鴿入籠,將鴿籠送到一處安全無虞的場所置放,星期日早上再放飛。現今有許多個人鴿車幫忙訓練,找個誠實、可靠、具敏銳觀察力、有口碑的鴿車司機,鴿友花個小錢,賽鴿即可獲得許多的訓練經驗。

賽鴿不聽話,後果讓牠自負

養鴿養的是一種紀律,讓紀律成為賽鴿生活的一部份。賽鴿必須要聽從飼手的指揮,一個不遵守紀律的士兵,永遠不會是個好戰士,一羽不聽話的賽鴿,也永遠不會是一羽好賽鴿。因為在台灣這種多關制的比賽裡,賽鴿不遵守紀律如何能在比賽時即時歸返?在準備工作長達七、八個月的賽鴿比賽,失格歸返的損失其實並不僅僅只有投注的資金而已,時間、心神、股東的托付….。所以,鴿友從幼鴿上櫥開始,就必須教導牠們遵守紀律,不該默許牠們的任性行為,從而養成難以改正的壞習慣。重點:讓賽鴿知道,不聽話,後果自負。至於養成紀律的做法,以後再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讓賽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