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指生物體識別自己,排除異體,維持機體穩定的一種生理功能。維基百科上對抗生素的解釋:抗生素是微生物(例如:放線菌)的代謝產物或合成的類似物,在體外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存活,而對宿主不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事實上,抗生素並不是某類藥物的專有名詞,它是所有抗感染藥物的統稱,包括合成與半合成產品,目前知道能夠有效殺死細菌的抗生素約有一千多種,臨床上使用的抗生素約有一百五十種,而最為大家熟知的盤尼西林與紅黴素等,都是屬於抗生素類。抗生素是種可以消滅或防止細菌生長的藥物,因藥效卓著已廣泛地被使用在預防或治療因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多年來,坊間有不少探討重複使用抗生素對人類免疫力潛在影響的文章,許多案例的結果說明,這問題已有明確的影響呈現,有個追蹤小朋友從出生到七歲為止的免疫能力發展研究,研究案例有一萬多位小朋友,文章裡說明,那些年紀小即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小朋友,比起沒有接受過抗生素治療小朋友的免疫能力發展,確實存在有顯著的差異。這個研究案例裡還說明,那些接受過四次以上抗生素療程的小朋友,氣喘病發生機率是沒接受過抗生素治療小朋友的兩倍。對幼兒來說,氣喘病是身體健康發生嚴重問題的警訊,它是小朋友身體的免疫系統,沒有從環境感染裡學習到如何適當地做出抵抗反應,以致於只要一接觸到感染源就產生病症。
賽鴿的免疫機制也有類似的情形,然而,不可否認大部份鴿藥都有它的醫療貢獻,因為這樣它才有可能被推廣運用,然而我們鴿友卻必須要特別注意,它對賽鴿培育上免疫力的影響。賽鴿身體就像人體可以經由一段學習過程去增強自身的免疫能力,其最後的效果就如多種藥品、抗生素使用後的結果。換種說法,多種藥物、抗生素的濫用,降低甚至損失賽鴿身體免疫力的適應與學習彈性,也就是說頻繁地施用藥物、抗生素阻擋或阻礙了賽鴿身體免疫能力的學習。
賽鴿運動蓬勃發展的今天,普遍使用藥物與抗生素已成為一種常態,賽鴿雜誌裡琳琅滿目的鴿藥廣告更推波助瀾地強化了這種現象,鴿藥的藥效廣告,只要一粒馬上解決惱人的問題,一次施用即可達到多重效果…;凡此種種或許是為廣告效果本無可厚非,只是我們購買這些藥物的鴿友必須能清楚了解,鴿主飼養賽鴿,為的是要強化牠們本身歸巢天性,並在競爭激烈的賽鴿運動上爭一席之地,然比賽常卻常因為一點點的變化,而獲得不同的結果,用藥也變成左右勝負關鍵讀其中一項重要影響因子。
現在賽鴿飼養過程裡,動不動就用藥幾乎已是常態。種鴿配對前,為了保證能夠作育出健康的下代,用藥做一次總整理,甚至一天一顆的補充品,殊不知這樣的處理,已將降低免疫能力的影響透過遺傳轉到下一代身上。餵雛過程中,持續提供所謂的保養品甚至藥物給父母鴿及幼鴿,再次影響到免疫能力的完全。離巢轉到幼鴿舍期間,鴿友也不會中斷持續給予自認為應該要提供的保養品與藥物,再來就是三合一、四合一、八合一、…等疫苗注射;參加比賽前,比賽期間,也不會少給。有的鴿友更發展出一套自己的藥物使用循環,用以防範任何會影響到賽鴿健康的因子。這樣一系列的防範措施,讓賽鴿從胚胎開始身體根本就沒有可以對環境影響產生反應的機會,更別說要建立起自己的免疫機制,一旦出現不同於一般的疾病感染,往往就一發不可收拾。
賽鴿體內防疫細胞可辨認特殊的病原,每一種抗體分子,都可辨識已感染的病毒與細菌抗原,進而形成免疫力的作用執行消滅動作。然而如果我們鴿友培養出來的賽鴿,是個人主觀上認知的健康賽鴿,而實際上,卻是沒有具備充分抵抗眾多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因子能力的賽鴿,我們鴿友可能做了傷害幼鴿成長的事卻仍不自知。當為育種目的直接作出的儲備種鴿,因本身具備不充分免疫能力,’當該幼鴿成長後,持續生活在鴿主提供的”健康”環境下,接著為鴿主作育參加比賽的下代,因為本身免疫能力已有不足,經由遺傳與餵養過程,移轉給下一代的免疫能力又會有某些部份喪失,長此以往,”洋狗生土狗,一代不如一代”的情事發生,就不意外了。
賽鴿免疫能力下降只要不接觸感染源,並不會有立即性的危險,但是當許多感染原比先前更容易進入到賽鴿體內後,就更容易造成感染而生病,甚至只是輕微的疾病也可能讓症狀嚴重,如果併發出嚴重的併發症,恐怕一發不可收拾。長時間培育賽鴿的鴿友,更要特別注意自己的鴿群是否容易有集體感染的傾向。平時在比賽選手鴿操訓期,最容易發現是不是有這種現象,像是參加鴿車外訓回來沒多久,就發生集體感染的情形,這時免疫力下降問題要一併考量為是。
年紀稍長鴿友對早期賽鴿仍有印象的話,應該不難比較出我們現在培育的賽鴿,疾病抵抗能力與先前賽鴿比較不難看出它的差別,只要能找出以往與現在賽鴿飼養要件改變在什麼地方,就不難看出問題的根源。而且以前著名的種鴿,一生作育出一大群優秀下代者比比皆是,如今花大把銀兩引進的種鴿,育種表現實在無法與先前銘鴿相比,說是現在種鴿的育種能力比以往種鴿差,想也知道不可能,然而實際狀況卻讓人不禁有這樣的懷疑。故而,個人認為賽鴿部份免疫能力喪失的影響應該也是有可能的,而且這項影響,對優秀賽鴿培養已經是個潛在的嚴重問題;況且研究顯示病菌產生抗藥性的能力,似乎比賽鴿自身免疫能力的建立要快得多,問題就更是嚴重。
許多鴿友沒根據或錯誤認知的用藥習慣,實在不足取的常態是,在育種期種鴿的準備,養育幼鴿育雛時期以及參加競翔的比賽期,多數鴿友為了要保護賽鴿,在這不同時期間,像是亂槍打鳥般的施用抗生素等藥品,不管賽鴿是否真有需要,即按時地對賽鴿施藥,坊間眾多鴿藥美其名的說法是為預防治療,事實上,如果鴿友能夠進一步瞭解的話,就會知道這是藥品的無知濫用。讓使用藥物與抗生素治療循環時間過短,這時賽鴿身體免疫機制就無法有充分的時間,並將這影響轉成有用的記憶資訊,變成以後反應的憑藉。賽鴿自身的免疫機制沒有學會如何反應,就無法複製這資訊,無法複製自然就不會藉由胚胎遺傳與餵養轉給下代。幾年前禽流感造成歐洲多項比賽停賽或更改比賽地點,鴿友應該記憶尤新;而最近發生的新型流感也是如此,它們之所以可怕,就是人體裡的抗體沒有辨識這種病毒的記憶,如果發病並無藥物可以醫治。
賽鴿免疫機制建立的時機,是從胚胎開始到幼鴿期,鴿友一定要確實記得,如果這段期間的免疫能力靠用藥保持,影響不會只是賽鴿本身而已,牠的子孫都一定會受到影響,故而這時期用藥的時機與次數要特別注意。國外許多強豪都有優秀獸醫師替他們照顧賽鴿,也會從獸醫那獲得適當的用藥建議,與我們現在面對的情形大有不同,鴿友們只能自己多學習去了解這其中的關鍵。
賽鴿身體健康情況與競翔表現,是受到免疫系統活力的直接影響。在自然環境下,免疫系統努力地保持身體健康與狀態,在多重防護下讓身體的疾病抵抗功能,做到最好的準備。然而,賽鴿參與比賽和訓練時,必須承受許多的壓力,像是精神上的緊迫、運輸籠裡的眾多感染可能、受到病菌污染的環境、途中的惡劣氣候、餵養的食物營養不均衡與其他的影響,每項都是讓賽鴿免疫能力下降的影響因子。
這些所謂的預防治療,在今天已能供應強大治療能力的藥品,這樣的藥品一方面確實有其功效,但另一方面卻阻礙了賽鴿身體對自然疾病的抵抗機制,讓免疫反應能力下降,並在賽鴿疾病抵抗能力日益減少的當下,我們鴿友仍不自覺地堆積不必要或有害的物質在賽鴿體內,像是過多的營養補充物與狀態提升藥物,鴿友一開始的想法是,經由預防治療來強化賽鴿對疾病的防護能力,然而卻適得其反的做了破壞免疫能力的事。
近年來,許多不同於自然防護狀態下,應用於賽鴿身上的預防性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推出來,而使用在腸道上乳酸菌應該是爭議最少的,鴿友應該知道,腸道是賽鴿身體裡最大的微生物環境,腸內細菌與賽鴿存在微妙的共生關係,依照它們對賽鴿身體的作用,可分為有益菌、中間菌(伺機菌)、與有害菌等三類。賽鴿身體健康的情形下,腸道細菌會呈現一種生態平衡的現象。中間菌(伺機菌)在賽鴿免疫力良好時不會影響健康,可是一旦生病或抵抗力下降時,它們便會伺機而動,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黴菌。有害菌如大腸桿菌最廣為人知;有益菌的代表則是乳酸菌,它可以幫助合成維生素B群、K群、泛酸、葉酸、菸鹼酸、…等。研究上,乳酸菌可以活化人類腸道裡的巨噬細胞及淋巴細胞的產生﹐使免疫球蛋白濃度提升﹐並且產生γ- 干擾素及抗腫瘤因子,抑制腫瘤細胞形成;調整了腸道乳酸菌菌叢生態,就能使害菌無以為生,讓免疫系統更有效地發揮抵抗力。
而乳酸菌在賽鴿腸道上的作用,顯少有詳細的研究,常見的都是作用後的結果說明,像是:可以降低腸道中之酸鹼值值,可以幫助蛋白質消化,防止消化不良性與大腸菌性下痢,還有一說是其大量分泌物可以增進生長及提高免疫力能力等。坊間販賣所謂的乳酸菌已是多種益菌的混合產品,基本上是運用多種有益菌的交互作用,以比壞菌增生速度更快速地營造出新的生態系,在重新建立菌種間的共存關係後降低壞菌的影響,效果當然也就更為顯著了,這類科技的進步令人嘆為觀止。
用藥治療是一門非常專業的學問,學習歐洲強豪們的經驗,將這項工作交由經專業訓練的賽鴿獸醫師來執行,應該會是最好的方式,這也會是將來的趨勢吧。鴿友因為習慣、經驗、成本等等諸多考量無法執行,則就必須花時間學習用藥的相關資訊,該知道而不知道,會輸不意外。
鴿友切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濫用鴿藥,即使得到主觀的賽鴿健康判斷,對賽鴿來說未必是客觀的健康。這樣的行為,短期也許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從長期育種的目標看來是會得不償失的。再想想,藥物濫用影響所及的情況不減的話,那將來主宰賽鴿競翔的主力賽鴿,會是怎樣的賽鴿?有沒有可能是那些不經由藥物濫用養育來的賽鴿?現在看來,這樣的想法可能有點瘋狂,但是不無可能,等待以後再來驗證吧。
- Nov 18 Tue 2014 09:16
從抗生素(Antibiotic)、藥品使用談免疫力在賽鴿培育的觀念探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