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讓我們第一次嘗到入賞滋味的賽鴿鴿系是肯世旺,而現在鴿舍中,直接來自肯世旺本舍的種鴿僅剩兩羽,綜合四與綜合八的父鴿,以及一羽98年的灰母,記得那年前後總共是進口了十羽的肯世旺賽鴿,如果不是老先生突然蒙主寵召的話,應該會進口更多。那些不在鴿舍中的八羽,有兩羽送給朋友,其他的都宰光了。含肯世旺血統單關及綜合入賞比賽成績的都在,這些已經是現役種鴿的備位人選,是常常被選擇做出幼鴿的材料,也是作出比賽的參考要件之一。

 

 

     我們因為工作關係鴿舍一年只參賽一季,種鴿使用十二格的開放式配對櫥,一季頂多能夠作出二十四羽幼鴿,自己作出就已是不多,不自己參加比賽交朋友寄放的也大約20隻一年,依這樣的參賽規模,作出比賽種公鴿20羽種母鴿40羽,就應該差不多了。

 

     下代種鴿的篩選,除了參加比賽的幼鴿以外,尚有比賽前訓練期,從八德種鴿舍作出的抽種幼鴿跟著一起訓練,隨著比賽時期的接近,慢慢地將伴飛幼鴿分類,多數淘汰少數留下。比賽結束後,種鴿會再做一次總檢討,依下代比賽成績決定去留,只有少數特殊的種鴿會再給予第二次機會。有次秋季比賽結束後,因為實在飛得不好,所以送出約35羽的種賽鴿給泰國朋友下酒。

     我們嘗試過許多鴿書上寫的育種方式:近親、雜交、二代x三代...,並且執行過種種篩選標準:體型、翅膀、眼睛、眼誌、內眼圈、後背,卻沒有一個方法或模式確切實用。在多次失敗之後才發覺,現實適合自己的育種方法,只能夠一步一腳印地慢慢來,只能多方嘗試找出自己賽鴿系統適合的方式,至於是怎樣的育種想法,還真可以體現有人愛吃絲瓜,有人愛吃苦瓜、還有人喜歡吹喇叭

 

 

     喜歡養鴿子而且不殺生,勸您別養賽鴿,養漂亮的觀賞鴿不錯。飼養賽鴿最終的目的就是比賽要贏,不能贏,無法贏,檢討起來是因為是賽鴿不夠好的話,就要換,就要淘汰,下重肥不如換種。而且過去的榮耀就讓它過去沒什麼好留念的,否則只會跟辛苦賺回來的錢過不去,以前的超級種鴿或是鴿系,就讓它躺在照片或文章裡緬懷就好,鴿友總不會想找把古代名劍說要上波斯灣打仗去吧。

     在被職業櫥強豪點醒覺悟後到現在,引進種鴿的要求就相當挑剔,淘汰賽鴿的決定也明快許多,以前還會擔心殺太多配對沒鳥可以用,其實根本是杞人憂天,因為這樣做法後,讓鴿舍裡種鴿的素質明顯提高,其他鴿友要求交流增加,經過賽鴿交換、支援回流與鴿主贈送的已經快用不完了,應該也算是一種良性循環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讓賽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