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沙門氏菌感染症(Salmonellosis):

        沙門氏菌感染症屬人畜共同感染症,對鴿舍來說,一旦受到感染後便不容易將之徹底根除。賽鴿受到感染有兩個途徑,一是經由種鴿傳染,種鴿的卵巢或輸卵管受到沙門桿菌感染,隨產蛋過程侵入卵內垂直感染幼鴿,它會明顯阻礙幼鴿發育與成長時的健康狀況。後天感染則是賽鴿在其他環境經攝食或其他管道感染了沙門氏桿菌。,一般被感染的病鴿多呈虛弱、精神不佳、羽毛豎立、垂翼、嗜眠,並排出白色糞便且玷汙肛門周圍,腹部膨滿,呈敗血症而死亡。部分撐過發病的鴿子會有關節炎、眼球炎或歪頭等神經症狀。

本菌進入賽鴿體內就在腸內增生繁殖,使賽鴿發病症狀呈現有:

1.   腸內型:鴿子消化遲緩急速消瘦,排綠色粘稠泡沫便,間帶有惡臭味,這種症狀傳染很快。

2.   關節型:引起腳部及翅膀關節的腫脹及僵硬,鴿子翅膀下垂或無法站立、跛腳。

3.  內臟型:在肝、腎、脾、胰臟及心臟、胸肌、輸卵管、卵巢、睾丸內造成膿觴,造成鴿子死亡或繁殖障礙,常見許多患過沙門氏菌的鴿子不孕或不產蛋,或者受精蛋無法孵化,胚胎在蛋內死亡,有些稚鴿數日內死亡無法育成即是由於此菌所致。

4.   神經型:侵入中樞神經及腦部引起神經症狀,造成歪頭、斜頸,復原極緩。

5.   急性型:幼鴿常因敗血症造成死亡,若耐過也會引起許多後遺症,特別是帶菌潛伏及排菌污染其他鴿子。

本病以接種疫苗為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人類感染沙門氏菌,病症有以下四種:

1.       胃腸炎型;這是最常見的臨床類型,約佔75%。發病急驟,會有畏寒發熱的情形出現,體溫一般38~39℃ ,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大便每日3~5次至數十次不等,大便常為水樣,量多,很少或沒有糞質,可有少量粘液,有惡臭、偶可呈粘液膿血便。本型病程一般2~4天,偶有長達1~2周。

2.     類傷寒型:潛伏期平均3~10天,臨床症狀與傷寒相似,但病情和經過均較傷寒為輕。熱型呈弛張熱或稽留熱,亦可有相對緩脈,但皮疹少見,腹瀉較多,由於腸道病變較輕,形成潰瘍較少,故很少發生腸出血和腸穿孔。

3.       敗血症型:起病多急驟,有畏寒、發熱、出汗及輕重不等的胃腸道症狀;多見於嬰幼兒、兒童及兼有慢性疾病的成人。

4.       局部化膿感染型:一般在發熱階段或熱退後出現一處或多處局部化膿病灶。

 嚴重的流行性感冒:

       在動物與人類間疾病相互傳染事件時有所聞的今天,對曾經多次重大影響人類生命,會引起呼吸及神經性高致死的傳高病原性流行性感冒,世界各國政府不敢掉以輕心地絞盡腦汁做了許多防範措施,以避免傳染情況擴大。賽鴿運動因為牽涉大量群鳥移動,當然也不免受到影響,賽鴿聖地歐洲甚至因為禽鳥流感的流行做出停賽的決定。以往我們對流行性感冒的認識為,人類流感由禽流感傳給豬,在豬體發生基因重組後再感染給人,但是1998年香港發生的流感,似乎是直接由禽類傳染給人的致死性呼吸道疾病。為了保護人類生命做出這種決定也是不得不然,因為人類對新型感冒的免疫反應,即使注射了疫苗,要有防疫能力常常需要至少幾個星期的時間,而毒性較強的新型流感,卻可能在短時間內感染到人類身上,尤其是抵抗能力較差的人,經感染後傳至其他器官產生併發症,而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這也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國對相關流行性感冒嚴陣以待的主要原因。

H1N1 新型流感(H1N1 Influenza):

        H1N1新型流感又稱豬流感,病原是豬流行性感冒病毒(SIV),分類屬於正黏液病毒科 (Orthomyxoviridae),為具片段、負股RNA 病毒,分成五個屬,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A型、B型、C型、Isavirus和Thogotovirus等病毒;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type A)為最重要和廣泛散播之型別,感染許多不同動物品種,包括人類、所有感染家畜禽(馬、豬、鳥類)和海洋哺乳類動物,水生鳥類為已知所有其他動物種別之所有流感來源,豬因對鳥型和人型A型流感病毒具感受性,為流感病毒生態之一重要宿主,常涉及不同動物種別傳播;B 型和C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為人類病原,很少感染其他動物種別。本病毒在低溫下存活力強,在0℃ 至少存活一個月。

        已有研究得知,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傳播,可以從豬隻至人類和鳥類,故豬被認為是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基因重組的潛在中間宿主,其有可能會促成人類族群大流行病毒株(pandemic strain)的產生。因為豬對所有流感血清型代表病毒株有感受性,其易感染從其他宿主傳染而來的流感病毒,增加了重組新型基因的可能,故有潛在散播和建立穩定病毒誘發臨床疾病的後果。

        豬新興和新興再浮現流感病毒,可經由以下三種方法產生:

1.       從其他動物種別傳染給豬隻。

2.       流感病毒進行抗原改變或微變,隨著時間轉譯主要病毒抗原基因造成累積性突變。

3.       無相關的兩種A型流感病毒於豬身上混合感染,造成原始株基因重組衍生出新病毒,導致新病毒具有不同抗原和基因特性,此過程有可能涉及血球凝集素(HA)和神經胺酸?(NA)血清型改變的抗原巨變。

     目前有相當證據顯示,以上三種機序已自然發生於全世界豬隻,且幾乎肯定其會繼續對產業和公共衛生造成威脅。

      2009年3~4月間,起源於墨西哥和美國的新型H1N 1 A 型流感(Influenza A (H1N1)),仍未證實其感染源為何,起初發生時短暫稱為豬流感(Swine influenza; SI),這是因為實驗室剛開始試驗時,認為這新病毒與經常發生在北美豬隻的流感病毒非常類似,經進一步研究後發現,此種新病毒與經常傳播於北美豬隻的病毒株基因非常不同,可說研究人員對此種結合豬流感、人類流感的新病毒型所知並不多。此病毒自4月25日 在墨西哥爆發疫情以來,已經從墨西哥、美國加州、德州和堪薩斯州、及後來的加拿大等,迅速傳向歐洲、中東、亞洲和大洋洲蔓延。患病致死率於疫情最嚴重的墨西哥地區約為3.8%,遠低於2003年所爆發的SARS及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5N1病毒致死率。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家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 AI)是一種禽類重要傳染病,對雞及火雞可能引起惡性傳染和急速死亡,早期曾將本病稱為雞瘟(fowlplague),直到1981 年雞瘟這個病名才被改為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ighly pathogenicavian influenza, HPAI),但是不是所有AI 病毒皆為高病原性,研究發現,不同AI 病毒有不程度的致病性。自從1955年確認了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以來,世界上有記錄的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都是由H5或H7二種血清亞型所引起,至2003年止總共發生20次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事例,其中19次在家禽,而唯一次非家禽例外事例是1961年在南非的燕鷗身上發現,當時死了約1300隻燕鷗。

     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最早是由義大利科學家愛德瓦多.裴隆西托(Edoardo Perroncito)在1878年確認的一種毀滅性疾病,根據他寫下文獻的描述,在Turin這地方飼養的家禽起先出現了溫和的臨床症狀,隨後不久高病原性症狀出現,之後該地區的家禽全部死亡。依目前的知識來說,它一開始出現了低病原性流行感冒的症狀,此病毒在該地區流行一段時間後變異成高病原性病毒。近代分子病毒學技術興起後,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爆發歷史(1983-1984美國,1994-1995墨西哥,1999-2000義大利)都證明高病原性H5和H7 亞型病毒皆由弱毒株突變而來的。

     禽流感嚴重案例:1997年4月香港三個養雞場4,500隻雞隻突然暴斃,檢驗結果病原是H5N1禽流感病毒,同年5月9日一名三歲男童出現頭痛、發燒以及乾咳等症狀,於21日死於多重器官衰竭,其上呼吸道分離到H5N1禽流感病毒。12月21日 香港另外的養雞場再度爆發H5N1禽流感病毒,為控制疫情,總共撲殺了150萬隻雞,至12月通報案例共有18例其中6個人死亡。2003年2月荷蘭發生高病原性的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H7N7散播至255場雞場,被認為對人感染危險性低,但曾有引起家禽清理工人結膜炎、流感樣症狀及一名荷蘭54歲獸醫師肺炎死亡報導。2003年12月中旬開始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5N1病毒陸續在越南、泰國、高棉、印尼、中國等十餘個國家爆發,造成超過上億隻家禽死亡或撲殺,自2003年開始截至2009年1月27日 為止,全世界共有15個國家403人感染而造成254人死亡的疫情。由H5N1引起人類感染而致死的流行病學案例來看,都是與病雞有密切接觸的人。

     AI 病毒在水鳥體內增殖部位通常在腸管,在這裡不容易刺激水鳥體內產生抗體,以致病毒在微弱抗體篩選壓力下不易發生突變而保有穩定的基因群,有遷徙性的野生水禽繁殖地通常在寒冷地帶,這裡成為病毒保毒的場所,也是感染新鳥的重要來源,因為本病毒在低溫下存活力強,在0℃ 至少存活一個月,因此家禽流行性感冒的發生季節常與候鳥遷徙行為有關。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東亞區候鳥遷徙路線上,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水禽來台過冬,只是我們對於野鳥身上家禽流行性感冒,尚缺乏持續且有系統性的研究。

     家禽流行性感冒與野鳥的帶毒關係調查研究起始於1970年代,世界各國對野鳥進行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分離研究,可以發現到幾乎所有的H與N型不同組合血清亞型病毒,特別是從雁行目(Anseriformes)和?形目(Charadriiformes)水禽類,不過在這些野鳥身上分離到的血清亞型,一直都只有低病原性的病毒,據知目前尚未有從這些水禽分離到高病原性的病毒研究報告。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已適應於寄生在這些水禽身上,而這些水禽是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自然宿主,是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基因庫,它們讓這些病毒可以在自然界永續生存。

     以上是人鴿共通傳染病的探討,希望鴿友閱讀後能對這些疾病有多一些的認識,並因而持續保持自家的賽鴿飼養環境。根據相關醫學文獻的建議得知,只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寵物飼養上,飼養賽鴿比起飼養貓狗更要安全許多,因為人鴿間的傳染病,較之狗貓與人,要少得太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讓賽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