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位有年紀只以寄翔為樂的鴿友,跟桃園好友來鴿舍拜訪,聊天時說到鴿子怎麼看的主題,他說種鴿只能以作出來評定優劣,用其他方式評鑑,看走眼的機會會比鴿友自己認為的多得多,於是說了一件影響他自己至今,對賽鴿看法的經歷:
那是一年的秋季比賽,寄櫥鴿舍總共有四位股東,其中一位幾年前進口一對詹森種鴿,當時進口鴿可是相當罕見,而這季作出一對賽鴿參賽,只是依教練說法,兩羽賽鴿身體結構相同,都是三角六橇的深龍骨體型,站姿醜不打緊,還沒什麼定性"青狂",在鴿舍裡都不站固定位置,訓練時好天不快,壞天慢到,而且兩羽賽鴿表現都同一個樣。
第一孵作出,且依訓練表現記錄,讓鴿主插不下去,資格賽前聊天,鴿主說反正是白板,就一萬塊兩羽都賣給他,想想,自己沒有像樣的種鴿,這孵是進口鴿下代值得一試,就答應下來。
五關結束兩羽雙雙入賞,綜合冠軍以及綜合三,鴿主提出五十萬兩羽購回的提議,他說養鴿多年難得碰到好鴿,而且認為這機會一輩子不會再有,婉拒鴿主提議,將這兩羽入賞鴿帶回家做種。
依他的作出經驗,兩羽同樣有好成績且手感相似的同孵鴿,作出下代的表現卻截然不同,一羽作出下代,速度快可以拼單關;另一羽的下代擅長於五關綜合;據說,原鴿主那對種鴿卻再也沒作出像樣的下代,這兩羽優秀賽鴿成為絕響。
他說,養鴿後面的三十幾年是用這孵種鴿撐出一片天,所以他真的不是很相信鑒鴿,因為他的起點,是從人家看走眼的種鴿開始的。
全站熱搜